中国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净利润1895.8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76.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08%;实现营业收入4912.04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非利息收入1654.12亿元,同比增长16.20%,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达33.67%。截至9月末,该行资产总计375501.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10%,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8.15%,吸收存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6.10%。
2025年,中国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坚守初心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力推进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发展基础持续夯实,有效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自身发展实绩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多维度赋能科技创新 全链条服务产业升级
依托稳健的经营实力,中国银行持续加大科技金融资源投入,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科技贷款余额约4.7万亿元,授信户数超16万户,覆盖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各类科技企业。在服务模式上,中国银行突破传统信贷局限,持续丰富科技领域金融服务供给,运用股、债、保、租等综合化手段,累计为科技领域提供超8300亿元金融服务,全方位满足科技企业多元化需求。
在股权投资领域,中国银行扎实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在多个试点城市设立16只股权投资基金,合计认缴规模117.6亿元,重点布局商业航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推动一批关键领域股权投资项目落地。同时,为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中国银行创新推出“券贷联动”服务方案暨中银科创算力贷,融合政府“算力券”政策与银行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已与2300多家人工智能产业链核心企业建立合作,授信余额超3600亿元,股债保租等综合化金融服务供给规模近800亿元。
此外,中国银行积极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助力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全球化布局引领低碳转型 多领域创新树立行业标杆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中国银行持续巩固领先优势,构建起覆盖信贷、债券、投资的全方位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过4.66万亿元,比上年末同口径增长20.11%,境外绿色贷款在彭博“全球绿色UoP贷款”“全球可持续性挂钩贷款”“全球绿色贷款原则贷款”排行榜中位列中资银行第一,彰显全球化绿色金融服务实力。
在绿色债券领域,中国银行境内、境外绿色债券承销规模均保持中资同业市场首位,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位列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第一。2025年以来,中国银行接连落地多笔标杆性绿色金融业务:4月协助中国财政部发行首笔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开辟绿色财政资金募集新渠道;5月助力某客户发行全球首支同时符合欧盟《欧洲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绿色债券原则》的7.5亿欧元绿色债券,推动国际绿色金融规则对接;在中东完成首笔“数字迪拉姆”跨境支付交易,拓展绿色场景下人民币使用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伦敦气候行动周期间联合渣打银行启动中英“自然与生物多样性金融合作机制”,并获得多项国际奖项,“中银绿色+”全球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精准滴灌小微主体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银行始终坚守普惠金融初心,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效,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7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9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突破17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81%,实现“量增、面扩、质升”。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小微主体,中国银行提供专项支持,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授信余额超7300亿元、户数超5万户;连续4年开展“千岗万家”专项活动,前三季度向稳岗扩岗企业发放专项贷款超4400亿元,以金融之力稳企业稳就业。在个体工商户服务方面,贷款余额近9400亿元,服务人数近138万户,有效缓解个体经营资金压力。推出“跨境E贷”服务方案,助力外贸小微企业“扬帆出海”。
在乡村振兴领域,中国银行聚焦农田、农资及粮食生产流通等重点领域加强金融支持,截至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9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47%;重点帮扶县机构贷款增长17.1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同时,中国银行因地制宜支持县域特色产业,例如为安徽霍邱鹅肝产业推出“鹅业贷”、为江苏灌云豆丹产业提供普惠贷款、为湖北潜江小龙虾产业打造“虾农贷”“虾商贷”,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20亿元,助力县域产业从“萌芽”走向“蓬勃”。
构建“全球化+区域化+适老化”服务体系 守护银发幸福生活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银行围绕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打造具有中银特色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养老产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20.90%,为养老机构建设、适老化改造等提供有力信贷支持;在养老金管理领域,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托管资金规模位居市场前列,服务企业年金客户超2万家,个人养老金累计缴存客户占比较年初提升11.14%。
在跨境养老服务方面,中国银行依托全球化布局优势,连续五年在进博会举办银发专场供需对接活动,促成法资、美资、日资等外资企业与国内机构合作,在贵州、安徽、江苏等地落地认知症照护、嵌入式养老等跨境项目;中银香港旗下中银人寿推出“旅・心活”旅居体验计划,首阶段覆盖内地18座宜居城市,并计划扩展至东南亚及日本,为“港人北上”等跨境养老需求提供“一站式无忧体验”。
区域化服务方面,中国银行结合各地特点推出定制方案:京津冀地区参与“四网融合”社保卡落地,解决跨区域交通服务断点;长三角地区在上海推出“养老服务批次贷”,在苏州建设“苏悦・颐养智慧养老平台”;粤港澳大湾区整合“银行+保险”资源,服务旅居养老需求;海南自贸区打造“候鸟驿站”,服务近2万“候鸟人群”。
适老化改造方面,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养老金融专区全新面客,提供养老资产视图、养老筹划及养老投资服务;线下建成1100余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组建140家“社区助老服务联合体”,助力“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设,切实提升老年客户幸福感与获得感。
科技驱动转型 场景融合提质
中国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引擎,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推动“业数技”有机融合,构建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截至2025年9月末,40个科技战略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平均交付周期同比下降18.70%,数字化基础持续加固。
在客户服务领域,中国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同比增长8.32%,数字人民币消费额保持市场领先;企业服务方面,推出国有大行首批全业务功能鸿蒙化适配的企业手机银行鸿蒙版,支持账户查询、转账汇款、跨境金融等近200项功能,依托鸿蒙系统实现敏感信息隔离、国密级数据保障,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安全、流畅的服务体验。
场景化应用上,中国银行将数字金融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例如在四川成都推出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智慧养老场景,将数字人民币支付融入智能手环,实现支付、生命体征监测、紧急呼叫一体化;在苏州建设“苏悦・颐养智慧养老平台”,整合“金融+非金融”服务,覆盖100余个社区站点、服务超100万用户;同时,构建企业客户ESG评价数字化体系,为绿色转型与风险管理注入“智慧动能”。
下一步,中国银行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服务金融强国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为目标,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集团“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十五五”顺利开篇筑牢坚实基础,为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