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王桥镇的芋田生机盎然。碧绿硕大的芋叶在微风中舒展,农户们穿梭田间采挖、分拣、装筐,满载着新鲜王桥花果芋的货车往来于田埂与冷链仓库之间。
“今年我种植了70多亩王桥花果芋,预计能有14万元的收入。”正在田间忙碌的王桥镇大塘村芋农张银平笑着说。天刚蒙蒙亮,他就领着村民们来到地里,开始分拣刚采收的芋头。
这份丰收的喜悦,正是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东乡区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思路,鼓励特色农业发展,持续挖掘放大农业增收潜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联农带农共同富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王桥花果芋在当地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明嘉靖五年的《东乡县志》中,就有“种得其道,一亩可抵稻六亩”的记载;到了清代,更是成为贡品,县志中记载的“墨鱼炆芋头”便是以其为正宗食材,时至今日仍是东乡地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经典菜品,承载着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记忆。
然而,在产业发展初期,受传统种植方式和分散经营模式的制约,“种芋头怕卖不出去”曾是萦绕在王桥镇芋农心头最大的忧虑。
如何破解花果芋“种植散乱、销售无门”的难题?王桥镇探索出“村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以东乡区柒捌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为芋农提供全流程帮扶。种植前期,由企业负责投资,并为农户提供种苗与技术指导;中期,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土地流转和田间管理;后期,则通过自建批发配送中心与大型冷库,实现王桥花果芋全年不断季供应。
“现在跟公司签合同,种多少收多少,心里踏实多了。”王桥镇楼下村芋农张海水道出了众多芋农的心声。目前,该公司已与王桥镇各村联营种植花果芋530亩,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超500万元,近百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如果说联农带农机制筑牢了产业发展的根基,实现了农民的稳定增收,那么科技助力则聚焦提质增效,强化了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东乡区柒捌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江西农业大学周庆红教授团队达成合作,通过脱毒提纯、组培繁育等技术持续优化品种。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循绿色有机标准,坚持施用有机肥、人工除草管护,既保证了花果芋的绿色健康,又留住了其独特的口感。同时,通过对芋农开展统一培训,确保花果芋的优良品质。
“我们的花果芋主要销往本地高端酒店及湖南、湖北等地。”东乡区柒捌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俊峰介绍,“用王桥花果芋做的菜不仅软糯而且香甜,食客就认它的口感,最贵时能卖到20元一斤。”
为让这份芋香飘得更远,东乡区积极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在线上,通过抖音、淘宝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最高单日销量近万斤;在线下,与天虹、江西省供销博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供应链企业合作,产品走进全国100余家大中型及连锁餐饮企业。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此,王桥镇自2022年起连续打出“美食文化节+厨师技能大赛”的组合拳,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展示展销,进一步打响“王桥花果芋”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做大做强花果芋特色产业。
如今,王桥花果芋这颗小小的“土芋头”,正以“科技+产业+品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味道传承、乡愁可寻的新路子,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目前,全区种植面积超2000亩,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记者刘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