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医社协同共治共享—医务社会工作北京实践五周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北京医务社工十大创新模式”,其中由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参与支持的多家医院实践模式入选。

现场发布的《医务社会工作北京实践五周年报告》称,医务社工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促进医疗机构人文关怀、破解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介绍,2021年9月,韩红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落地北京,实践探索中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性布局:项目以“驻岗支持”为核心模式,成功将专业医务社工派驻至北京市60家医疗单位,精准覆盖肿瘤、儿科、安宁疗护等30余个重点临床科室,初步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北京驻岗支持服务网络”。
与此同时,通过“小额项目资助+专业督导”模式,赋能75家医院开展特色公益服务项目;并通过“专科阵地建设”,深度支持15家医疗机构在安宁疗护、大病重症、精神卫生等九大专科领域开展精细化服务,推动北京医务社工服务实现从“广覆盖”到“专精深”的质效提升。
此外,在公益文化传播方面,韩红基金会先后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社工部共同打造2场大型首都医务社工年度盛典,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向社会展示了医务社工的专业价值,并联合各项目单位共同编制产出《医务社工系列工具书》等,为行业基础建设添砖加瓦。
据悉,《北京基层医务社会工作促进计划》由韩红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倡议发起,并联合北京社区健康促进会共同策划实施,旨在通过项目化运作助力医社协同,从而促进专业化的医务社会工作下沉,提升基层居民健康素养,促进社区健康。
【纠错】 【责任编辑:吴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