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新发地市场举办的“京”常相会“邮”滋“邮”味——高邮农产品进北京暨高邮美食文化推广活动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一块大屏幕吸引。屏幕那头,远在800多公里外的江苏高邮龙虬镇,扬州市鑫潼源水产公司的陆星新正实地探访高邮大虾现代农业产业园,把“从塘口到餐桌”的严格品控流程,原原本本展现在北京观众眼前。这场南北连线的“视觉之旅”,成为高邮农产品进军华北市场的最佳注脚。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高邮市委副书记李伟现场化身“首席美食推荐官”,一开口就引用了高邮籍文学大家汪曾祺笔下那让人魂牵梦萦的咸鸭蛋。他笑着对现场观众说:“这流油的红心,就是高邮咸鸭蛋的‘灵魂’。今天,我们高邮农业的‘王牌军团’——‘虾兵’‘蟹将’‘鸭司令’,可是全员到齐,就等着接受北京市场的检阅。”
地处里下河腹地的高邮,凭借密布的水网和优良的生态,孕育出高邮鸭蛋、高邮大虾、高邮大米三个百亿级产业,以及高邮湖大闸蟹、黄羽肉鸡、扬州鹅等特色产业。截至目前,高邮已有16个农产品获中国地理标志商标,3个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如今的高邮农产品,既有‘神鹭’‘马棚湾’‘王鲜记’‘高邮鸭’等品牌梯队,也有过硬的品质背书。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高邮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玉林坦言,“我们此行不仅是推广产品,更希望以美食为媒介,让‘高邮味道’真正在京城扎根。”
正当大家听得入神,一段从高邮湖畔传来的视频,瞬间把全场带到了千里之外的丰收现场。画面里,渔民用力拉起沉甸甸的渔网,膏满黄肥的大闸蟹张牙舞爪,个头硕大的高邮大虾活蹦乱跳,引得不少嘉宾直呼“真是看得人食指大动”。
这诱人风味的背后,是高邮人对品质的执着。江苏高邮鸭集团副总经理殷恒兵讲起了一颗双黄蛋背后的“标准化革命”:“现代人讲究健康,饮食要少盐,我们就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做出了‘不咸的咸鸭蛋’——口味清淡了,但照样流油淌沙。”
活动的重头戏落在一系列扎实的合作上。高邮多家农业企业现场与北京新发地市场、京东集团等达成合作,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将通过旗下的七鲜超市和全国折扣店网络,把高邮大虾带进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京东创新零售生鲜采购负责人杨从戎说,预计将有上百家门店参与销售,仅京津冀地区就有几十家同步启动。“高邮大虾建立的全流程品控体系,很好地回应了市场对水产品安全与品质的关切。我们将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把产品的养殖环境和标准直观传递给消费者。”
对于此次高邮农产品集中北上进京,北京新发地市场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告诉记者,将推动高邮农产品通过“一站式代销”进入商超、餐饮、学校等多元渠道,并计划在江苏馆设立高邮产品专区。“真正架起产销对接的桥梁,让优质农产品转化为农民增收的真金白银。”(记者 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