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为核心目标,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中央金融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深刻把握时代赋予的战略使命,充分发挥其在逆周期调节、风险化解和综合金融服务方面的独特功能,锚定“十五五”蓝图,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模式,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金融支撑。
锻造耐心资本,护航硬科技攻坚突围
“十五五”时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摒弃短期财务回报的局限,主动担当国家队的“耐心资本”,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硬科技”领域的长周期攻关提供稳定、长期的资本支持。
发挥跨周期优势,实施长周期布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利用其资金来源相对稳定、不受短期市场波动剧烈影响的特性,确立“长期资本、战略资本、责任资本”的角色定位。通过设立10-15年甚至更长期限的专项投资基金,专注于投资那些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广阔但短期盈利能力弱的“卡脖子”技术领域,真正做到与企业共成长、共担风险。
创新股权投资模式,精准滴灌核心载体。超越传统的财务直投,灵活运用优先股、可转债、夹层投资等多元化股权工具,支持承担核心技术攻关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例如,通过可转债投资,既能在企业发展初期提供债权式保护,又能在技术突破后选择转股分享成长红利,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
构建“科研-产业”资本接力,打通转化堵点 联合地方政府、产业龙头、科研院所共同设立“中试转化基金”或“概念验证基金”,专项聚焦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应用过渡的“死亡谷”阶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介入,能够以专业的风险评估和资产盘活能力,为早期技术注入关键的启动资金,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资本接力。
创新问题企业纾困模式,保全科技火种。针对因研发投入巨大、供应链中断或短期财务困难而陷入困境,但核心技术依然具有战略价值的大型科技企业集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发挥“问题资产专家”的核心优势。通过“债转股+债务重组+资产剥离”的综合化重整投资方案,帮助企业剥离非核心资产、优化债务结构、引入战略资源,使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保全并激活其宝贵的科技攻关能力。
深化综合金融,驱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建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其关键在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发挥其金融控股集团的牌照协同优势,打造“股权+债权+资产盘活+咨询顾问”的一站式、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接力式”融资生态,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在企业初创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股权投资提供“第一桶金”;在成长期,联合商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提供“股权+债权”的投贷联动服务;在成熟期,联动证券公司,提供并购重组、IPO保荐等资本市场服务。这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引领、多方接力”的模式,能够精准适配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
强化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把握前沿投资机遇。发挥央企平台优势,主动与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头部科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共建联合研发中心、设立并购基金等方式,深度参与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的孵化与产业化,确保投资方向与国家科技战略同频共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构建全流程智能风控体系,平衡高风险与高收益。针对科技投资的高风险特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构建“投前AI精准研判—投后大数据动态监测—投后产业资源赋能”的立体化风控体系。利用金融科技对技术专利、研发团队、市场前景进行量化分析,实时监测企业经营异动,并利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广泛的产业网络为企业提供市场、管理、供应链等增值服务,以专业化能力主动管理和降低投资风险。
践行绿色金融,助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建议》提出,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将ESG理念全面融入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科技产业开辟绿色发展新赛道。
加大绿色资产投放,培育低碳技术动能。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子公司,重点加大对新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的资金投放。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工具,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盘活存量“棕色资产”,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和存量资产盘活方面的核心专长,通过收购处置、债转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帮助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企业剥离无效低效资产,优化资产负债表。将腾出的土地、产能等资源,与绿色科技公司合作,进行“绿色改造”或“腾笼换鸟”,为传统产业的低碳科技升级创造空间。
前瞻布局前沿绿色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先机。联合绿色产业龙头和地方政府,设立“零碳技术基金”,通过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并购基金等工具,前瞻性布局氢能、新型储能、可控核聚变、碳循环经济等前沿低碳技术。例如,可借鉴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双碳产业基金的经验,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投资范围,为“双碳”目标下的科技革命提供长期资本支持。
发展数字金融,夯实数字中国建设根基
“十五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将进入快车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将自身数字化转型与服务数字产业相结合,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多维度支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Pre-IPO股权投资,支持优质算力公司上市融资;通过核心子公司增资或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通过并购基金,支持算力企业进行横向整合与纵向产业链并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算力服务商。
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针对优质大数据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股权投资、产业基金、母基金等方式,壮大其资本实力,支持其在数据清洗、数据建模、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同时,通过收购盘活国有数据资产,促进其资产化、资本化,助力构建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价值。
全方位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头部大模型公司,加大战略直投力度,支持其算力需求和人才引进;对细分领域的“小巨人”AI公司,通过并购重组、产业整合,帮助其快速做大做强;对因技术路线或市场周期暂时陷入困境的AI公司,运用综合纾困工具,帮助其渡过难关,保护其核心技术团队和知识产权,全面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
发挥协同金融,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建议》提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发挥金融集团的协同效应,整合资金、资产、技术、管理等要素,全方位服务于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助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对陷入困境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提供“股权+债权”的综合纾困,帮助其渡过流动性危机;对其拥有的闲置土地、厂房等存量资产,通过收购、改造、运营,实现盘活升级;对非主业、低效资产,协助其进行剥离处置,使企业能够聚焦主业,轻装上阵,全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海外关键技术、人才和品牌,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业务,依托产业投资基金、S基金等股权工具,为量子科技、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未来产业提供早期资本。通过“耐心资本+专业服务”,支持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望“十五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主动作为,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通过锻造耐心资本、深化综合金融、践行绿色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和发挥协同金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不仅是金融风险的“化解者”,更将成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产业升级的“赋能者”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者”,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独特的金融力量。(王元凯,财政部人才库人员;徐蕴峰,国声智库执行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