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与能源结构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工商业屋面光伏已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热门选项”。然而其发展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既要发电收益,还要保障建筑安全?如今,技术创新与产品系统升级成果,正有力助推这一问题的解决。
破局屋面与光伏连接难题:让光伏与屋面“弹性共生”
光伏与屋面的连接方式,是决定系统能否安全落地的核心环节。厂房屋顶强调受力均匀,但传统点状夹具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冬夏热胀冷缩或极端天气中,可能引发屋面变形开裂,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屋面结构与光伏电站的双重损毁。
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让光伏从屋面的“附加品”变为“守护者”。近年来,隆基绿能研发的建筑友好型屋面光伏技术的突破给出了答案。LONGi Hi ROOF工商业屋面光伏解决方案,采用“极致效能组件+无损导轨粘接”的创新设计,对原有建筑屋面的易破损处形成了保护,将光伏组件的受力均匀传导至屋面承重结构,避免局部应力损伤,实现了从“硬性固定”到“弹性融合”的跨越。
值得关注的是,该系统方案并非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已在超1GW实际项目中得到市场实践,可靠性受到充分验证。

直击屋面光伏可靠性痛点:坚守厂房建筑核心安全
对企业而言,厂房屋面是保障生产的“安全基石”,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企业,对屋面光伏的安全需求千差万别。汽车制造、高精密工业、食品加工等企业对于屋面的密封性要求高;沿海地区厂房需应对强台风等极端天气,实现“安全+发电”双重目标,就需要屋面光伏系统在抗风、防火方面具有切实保障。
LONGi Hi ROOF历经严苛的专业性能测试,抗风能力对比原有屋面提升23%+。隆顶BIPV可抵御17级台风,即便在台风频发的沿海地区也能广泛应用,这也是隆基与森特双品牌技术加持下的巨大作用。同时在防火方面,均采用HPBC 2.0电池创新的弱导通设计,有效防止局部过热引起的起火风险。

LONGi Hi ROOF S 抗风能力较原有屋面提升23%+

隆基隆顶5可抵抗17级超强台风
突破建筑与光伏美学融合困局:践行建筑的绿色发展之路
随着工业场景建筑品质升级,当下众多企业不仅关注光伏的经济性,更注重其建筑的美观价值与品牌形象价值,成为传递绿色理念的形象符号。全球首款搭载 HPBC 2.0电池的BIPV隆基隆顶5,实现光伏与屋面的一体化设计。在博鳌零碳园区项目中,光伏与建筑共同构筑成 “绿色地标”,项目更斩获“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十大创新”等奖项。
在商业及地标性建筑场景中,建筑的艺术表达尤为关键。隆基隆锦更是被称为“会发电的彩色建材”,其可定制不同色彩及材质外观,能与建筑外观完美融合。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深圳会展中心等地标项目中,这种“建筑+光伏”的融合模式,既满足了绿色能源需求,又赋予建筑独特的艺术质感,实现了绿色与美学的双赢。

北京工人体育馆隆基隆锦项目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基隆锦项目
在BAU China2025国际建筑科技博览会,隆基带着这些建筑+光伏领域的成果登陆 “第五立面” 展区,从“收益与安全二选一”到“防护、发电、美学三重升级”,建筑友好型光伏系统的技术创新正在重新定义工商业屋面光伏乃至建筑光伏的价值。对于企业而言,建筑光伏不再是简单的能源补充,更成为保障生产安全、提升品牌价值的核心载体。这正是双碳时代下,绿色转型的真正意义所在。




